8月29日,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(yè)博覽會(以下簡稱“數博會”)“電算筑基·可信互聯:構筑電碳算協同與能源數據要素流通新范式”交流活動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。該活動由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主辦,可信數據空間發(fā)展聯盟、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、南方電網數字電網集團有限公司、南方電網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承辦。
作為今年數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,該活動旨在聯合產業(yè)各方深入探討電碳算的深度融合,可信數據空間在能源領域的創(chuàng)新應用,推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高效協同建設,釋放能源數據要素價值,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(fā)展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出席活動,并作題為《從數據治理視角看數據空間》的主旨演講。以下為發(fā)言內容摘編——
當前,數字化轉型帶來了一系列治理挑戰(zhàn)。例如,互聯網公司若存在壟斷行為,該如何監(jiān)管?傳統工業(yè)時代的壟斷定義是否適用于現在的數字平臺?互聯網輿情該如何有效監(jiān)管?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如何落到實處?區(qū)塊鏈等新興技術出現后,如何實施有效管控?另外,大數據、AI等新技術應用還帶來了社會和倫理問題。
在此背景下,傳統治理體系已不再完全適合當前的治理需求,全球數字治理體系已然提上日程。從現實情況來看,G20、WTO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都在探討、加強數字化相關話題,雙邊和區(qū)域層面也在強化數字治理合作,均在強調對數字變革的適應。我國也高度重視數字治理,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。
雖然數字化帶來的治理問題已成為學術界研究熱點,但目前仍存在不少問題,特別是在概念上沒有完全形成共識,對內涵的認知存在差異。
數字治理范疇寬泛,涵蓋數字化社會的治理,以及治理過程中的數字化,二者相互交疊。參與主體包括政府、企業(yè)、公民等,大到國家層面,小到社會、城市,再到具體領域,都能形成相應的治理議題。數據治理是以數據為對象,在保障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,建立健全規(guī)則體系,理順各方參與者在數據流通過程各環(huán)節(jié)的權責關系,形成多方參與者良性互動、共建共享共治的格局。
數據治理在當下是數字治理在資源層面和技術層面的支撐,涉及數據資產地位、數據管理體制機制共享開發(fā)利用、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。任何數字治理都離不開數據這一最有效的資源和技術工具,數據治理是數字治理的技術和資源支撐。
目前對數據治理的研究有很多,相關定義也不少。盡管定義尚未完全達成共識,但核心焦點基本一致,即明確數據治理的內涵和外延。數據治理涉及幾方面內容,包括要確立數據的資產地位等。這些工作既需要國家層面推進,也需要行業(yè)層面、組織層面落實,三個層面的工作相互銜接,才能構建起全國統一的數據治理體系。
數據空間的概念源于工業(yè)4.0時代,當時強調網絡化,2014年、2015年工業(yè)數據空間概念被提出,后來這項工作進一步延伸,從制造業(yè)向其他行業(yè)擴展,形成國際數據空間體系,這就是當前國際數據空間的來源。后續(xù),國際數據空間協會(IDSA)提出國際數據空間參考架構模型,定義數據空間的組成結構。IDSA的核心成果包括三部分:參考架構模型、規(guī)則手冊、空間協議,其中僅第三部分涉及技術內容??傮w來看,國際數據空間本質是一套治理架構。
若參考2022年最新的4.0版本國際數據空間參考架構模型,其目標是實現跨組織的安全、可控和權屬保留的數據共享,涉及系統層、信息層、功能層、業(yè)務層等一系列定義。但拋開具體框架,我認為數據空間更多是一種治理架構,技術只是輔助手段,不能指望靠技術解決所有問題。很多地方將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等同于技術實施,把它當成一種工具,但技術無法解決數據權屬等問題。
我認為,應先構建由數據對象構成的網絡,即數聯網。在互聯網基礎上,將數據作為獨立可交換、可流通的對象,與業(yè)務系統分離,這是數據要素化的基本前提。在數聯網基礎上,圍繞物理世界數字化需求,面向具體領域和業(yè)務場景,按照數據對應自然世界、物理實體的結構與關系進行管理和組織,使數據實體、數據活動等及相應關系形成現實的數字孿生,這便是數據空間。
我國正推進可信數據空間建設,提出到2028年建成100個以上可信數據空間的目標,覆蓋不同領域、行業(yè)。對此,我有幾點認識:一是數據空間是網絡空間的新延展、新形態(tài),是推動數據價值最大化釋放的基礎;二是可信數據空間是暢通數據資源循環(huán)的重要載體;三是可信數空間是面向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中國方案。
可信數據空間是數據治理的載體和支撐,它是基于共識、連接多方主體共同實現數據資源共享、共用的數據流通基礎設施,也是數據要素價值共創(chuàng)的應用生態(tài),更是支撐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載體。
從架構來看,數據治理的核心內容是如何推進共享利用、保護安全隱私,并建立相應的安全體系,基于價值共創(chuàng)能力釋放數據要素價值,基于資源交互能力、管控能力保障安全隱私,基于制定空間的標準規(guī)范構建相應的管理體系,最終形成應用生態(tài)循環(huán),穩(wěn)固數據資產地位。(中國能源報記者 楊梓/整理)
評論